第十八章 余孽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
笔趣阁 >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> 第十八章 余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八章 余孽

  朱元璋在心中给许安打下了一个批语:内怀狡诈。

  许安听着马皇后的称赏,却有些惭愧。

  “重八,按制后宫不得干政。”马皇后看向朱元璋,乃轻声说道,“但谋反之事重大,且不可扰动京城人心。我看许安聪慧睿智,或可勘破此案。”

  “他自身尚有谋反嫌疑。”朱元璋轻声说道。

  “此事我已问清楚。乃是樉儿与许安争夺花魁不成,怀恨在心,故此让那两个俘虏诬陷许安。”马皇后对红儿轻声说道,“去将秦王叫进来。”

  “许安,这件事是樉儿的不对,我向你道歉。”

  见到马皇后施礼,许安急忙侧身闪开。

  她乃是长辈,他岂能受礼。

  “皇后娘娘言重了。”

  马皇后虽说仁德,但朱樉终归是她的儿子,能够代他道歉,已经算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。

  朱樉看着许安,心中仍有不服。但在马皇后的威压下,他只好上前赔礼:“我因一己之私,诬陷于你,特向你赔罪。”

  马皇后接着说道:“我已命他闭门思过。你好生辅佐太子查办此案。”

  许安上前说道:“小人定当尽心竭力。”

  “我听说你要参加今年的科举,以你的才学,定然可以名列三甲。”马皇后开玩笑道,“到时候就可以跟皇帝要个官做了。”

  许安心中暗自一笑。当朱元璋的官,是史上最危险的职业,时刻要战战兢兢,不知何时便会人头落地。

  对他来说,倒是非常适合。

  只可惜,到时候朱元璋未必肯给他个官做了。

  许安和朱标几乎是被朱元璋赶出坤宁宫的。

  当他们走出宫门,却见一人正在等着他们。

  “老师,您为何驻留此处?天气寒冷,莫要冻坏了身体。”

  “多谢太子殿下关心。”宋濂恭敬说道。

  他随即看向许安,啧啧称奇:“想不到,能够写出那等诗词之人,如此年轻,可谓是曹植再世。”

  “宋学士过奖。”

  眼前之人,乃是一代文学大家。

  许安曾经读过他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深为他的求学经历而敬佩。

  后人评价他“文名家者,无过宋学士景濂、王待制子充”“国初一代文章之冠”。

  “老夫平生无所好,唯好诗文,只可惜于诗词一道并无建树,深以为憾。许小友若闲暇时刻,可到老夫府上谈诗论文。”

  “小子不过偶然抄来几首诗词,岂敢跟宋学士谈诗论文。”许安笑着看向宋濂,轻声说道,“况且小子还担着谋反的嫌疑,若去学士府上,岂不牵连到学士?”

  宋濂闻言大笑起来:“此事小友无须担心。老夫面圣之前,已经见过皇后娘娘。此番小友能出的宫来,想必嫌疑已经洗刷干净了。”

  “母后召见老师,所为何事?”

  “太子殿下,皇后娘娘召见老臣,乃是为着许小友的事情。”宋濂随即将一个令牌交给许安,轻声说道,“我听说许小友自来京之后,便不曾读书,岂不是耽误了科举?今后可持此牌,往国子监读书。”读书?

  许安来到南京城,可不是为了读书来的。

  至于科举,也只是他的工具。

  “多谢宋学士。”总归是宋濂的好意,他倒也欣然接受。

  “你的住处,藏有违禁之物,如今已经不能居住。这里乃是孤赁下的一处房屋,你可暂住此处。”朱标领着许安一处院落,比许安先前所租住的院子更加宽敞,单是厢房就有十三间。

  “少爷,您回来了?”忽而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,在许安的耳边响了起来。

  只见苏了了飞快来到许安跟前,手里还拿着一根扫帚。

  双目通红,瞬间掉下泪来。

  “我没事了。”许安忍不住给她擦了擦眼泪,“这些日子你辛苦了。”

  “奴婢不辛苦。多亏了太子殿下照拂。”苏了了向朱标施礼。

  许安在更换了衣服之后,与朱标一同来到了都督府。

  “这个暗道,一直通到了鸡鸣山。在山中藏有一个营寨,尚有未曾来得及拆走的炼铁炉子。”沐英将一个旗帜摆放在桌子上,“在寨子中还发现了这面旗帜。”

  “这是九斿白纛?”朱标惊骇的问道。

  “是的,这是九斿白纛。”

  许安倒也十分惊讶。九斿白纛乃是蒙古国的权力标志。

  但在历史上,洪武年间并未发生过前朝余孽动乱造反的事情。可见他们虽然意有所图,但最终却无法实现。而只是因为许安的出现,使得他们意外暴露。

  “想不到北元余孽,竟敢意图在南京城作乱。”朱标怒道。

  “他们在南京城的据点暴露之后,就迅速撤出了鸡鸣山,暂未知晓他们的动向。”沐英接着说道,“我已经派人前去搜查他们的下落。”

  朱标没想到这么快,就找出了这伙人的底细。但这伙人如今踪迹全无,若不拔出,势必如芒在背。

  “如此就有劳大哥了。”

  许安对此并无太多在意。他们在历史上不曾动乱,显见他们已经放弃了谋反的企图。若是放任不管,或许他们也就随着时间湮没在历史当中。

  “太子殿下,你以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?”许安忽而向朱标问道。

  “当然是擒拿北元余孽。”

  许安却是摇了摇头:“北元余孽,不过是芥藓之疾,无足轻重。即便他们真的造反,不过派一员大将,便可随意剿灭。元朝都已经灭亡,何况区区余孽?”

  历史上,除了刘秀之外,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复辟前朝的事例。

  蒙元日薄西山,靠着区区几百人,便想要复辟前朝,不过是妄想罢了。别说是几百人了,就是五千人,复辟也只会是一个笑话而已。

  朱标闻言,却是满脸疑惑:“那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?”

  “让老百姓活得好一点,久一点。”许安轻声说道。

  “父皇驱除鞑虏,建立新朝,励精图治,便是为了让老百姓活得更好一些。”朱标却又摇了摇头,“但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只能徐徐图之。”

  许安虽然只想赴死,但他来到这个世界,也希望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,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。于是他向朱标说道:“有一个办法,可以让老百姓的生活,马上获得巨大改善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