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
笔趣阁 > 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>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

  许安对眼前的景象感到十分震惊。他在史书上曾经见过的洪武四年旱灾的记载,那当然是非常凄惨的,河南黄河竭,行人可涉,但是这才是第一年而已,按说还达不到如此景象。

  洪武四年开始的旱灾,足足长达四年,最严重的灾情出自于洪武五年,若是在这一年出现饿殍遍野的景象,许安倒是觉得正常。

  但现在便已经到了这个局面,许安在心中,便已经对当地的官员做出了判断。

  “这群贪官,真是可恨。”朱二虎冷声说道。

  他是穷苦出身,对贪官污吏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。看着眼前的景象,他甚至有想要将巩县的县令给一刀砍了。

  只是可惜,他现在的身份,根本不允许他这么做。

  “想不到旱灾已经严重到如此的境地。”沐英也是跟着感叹道。

  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呆在河内县,河内县的景象一片繁荣,尽管也遭到了旱灾,但是却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。百姓们仍旧能够维持住正常的生活,甚至还有欣欣向荣的态势。除了涌入河内县的流民,河内县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流民。

  这段时间,尽管发生了旱灾,但是河内县仍旧实现了人口的净流入。

  沐英看着眼前的景象,倒也能够感同身受。

  这时许安瞧见了一个五人的流民团伙。他们似乎正在朝着河内县的方向前进。但是他们都是瘦骨嶙峋,看起来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饭了。

  面黄肌瘦,走起路来如同飘絮,似是活不过多少时间了。

  许安命人取过了五个面饼,将这五个人叫到了跟前。

  “这位老丈,你们是哪里人,准备到什么地方去?”许安向其中一个年长的老人问道。

  “我们是李家沱庄人,一直都住在巩县,但是如今旱灾遭重,家中实在没有多少粮食了,再待下去就活不下去了。”老者用着沧桑的声音说道,“我们听说到了河内县就能够活命,因此打算前往河内县去。”

  说到这儿,老者便的长叹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可是我们都好几天没有吃饭,若不是遇见几位恩人,恐怕就要饿死在路上了。”

  许安不由得轻声问道:“听说太子巡查北方各府县,巩县的常平仓乃是足额的,怎么会闹到这个程度呢?难难道巩县县令贪赃枉法吗?”

  老者闻言,急忙摆了摆手,刚要说话,却似乎被噎了一下,面色红胀。许安见状,急轻抚老者的后背,让人给他喝水。

  “老丈,慢点,不用着急。”许安轻声说道。

  老者喝了好几口水,才终于缓了过来。

  “恩人有所不知。这巩县的县令,可是大大的好官哪。自从旱灾发生以来,便每天开设粥棚,给灾民发放粥饭。”老者的声音中,似乎还带着许多敬佩,“老汉活了快六十年了,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官,每天都亲自施舍粥饭。若是没有县令大老爷,巩县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。”

  朱二虎闻言,却在心中鄙夷,这个老头真是愚夫。“老头,若是巩县县令真是个好官,怎么却受灾到这个程度?”朱二虎冷笑着问道。

  他自从进入巩县以来,经常能够看到饿死的人,曝尸荒野,无数乌鸦啃食着他们的尸体。

  老头闻言,再度长长叹了一口气,恶狠狠的说道:“这都是那些丧良心的粮商们干的。自从灾情发生以来,这些粮商们每天都在上涨两家,甚至到了现在,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斗。我们这些穷苦小老百姓,哪里有这么多的钱购买粮食,不是背井离乡,就是饿死荒野。”

  如今整个北方都在发生旱灾,即便是背井离乡,也很难能够找到活路。

  “老丈,今年不过刚刚过去一大半,按说家里的存粮不该是吃空了啊。怎么都要去买粮呢?”

  老者闻言,长满了皱纹的老脸,竟然出现了红色。

  “都是我们贪钱啊。”老者顿时老泪纵横。

  “老丈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”许安问道。

  “四个月前,县里的粮商们突然间开始在各个村子收粮,而且收粮的价格远远高于市价,甚至达到了三钱银子一斗。这可是市价的六倍啊。因此我们便将粮食都卖给了粮商,谁能够想到,不到一个月的功夫,便发生了旱灾,我们原本就没有留下多少粮食,只能去找粮商购买粮食,结果他们趁着旱灾将粮价涨了二十倍不止。”

  他们原本卖粮的钱,根本没有办法抵消涨起来的粮价。

  “当时县令大老爷,还不断的劝说我们,让我们不要卖粮。”老者忽而顿足捶胸,“要是我们当时肯听大老爷的劝,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”

  “你们为何不存些到秋收的粮食呢?”许安问道。

  “当时粮商们收粮的价格虽然涨了六倍,但是他们售卖的粮食,却仍旧是市价,这个时候谁愿意将粮食存在家里呢?自然是将粮食都卖了之后,再买粮食就可以了。一来二去,还赚了不少钱呢。”老者说道。

  “既然有这样的好事,你们怎么不从粮行买粮,然后再卖给他们呢?这样岂不是能够赚到更多的钱?”朱二虎问道。

  许安看了一眼朱二虎,心中暗道,他倒是有投机倒把的天分。

  老者摇了摇头:“做不到的。粮行每天只卖给一人十斤粮食,而粮商们收粮每次都是一石起收,除非家里有十三口人,否则他们只能忍饥挨饿。”

  许安听了老者的话,心头却泛起了许多涟漪。因为这些事情,实在太奇怪了。

  据他们说,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个月前,也就是朱标巡视北方之后的事情。

  不管怎么说,这些粮商收粮的时机有些太诡异了。

  这时却听到老者再度呢喃道:“灾情发生的时候,这些粮商就开始了涨价,若不是县令大老爷设了粥棚,还不知道有多死多少人呢。县令大老爷也曾经劝说这些粮商不要涨价,但是这些粮商根本不理会县令大老爷,真是可恶的很。经过几个月的粥棚,听说常平仓都可以跑马了。”

  许安略作沉思之后,便向老者问道:“县内发生抢粮的事情,县令是如何做的呢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vv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vv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